冬至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古代農耕時期,一年辛苦,期待秋收冬藏,穀物糧食積滿倉庫,人們在此時節休養進補恢復生息,準備過年的物品。也習慣在冬至吃湯圓,象徵圓滿、豐碩,並增添一年歲月。
2013年「冬至」是陽曆12月22日,冬至過後,接著的節氣是小寒與大寒,氣候更冷,自然環境的改變,間接影響身體代謝,生理上所需的熱量,又與日常生活的飲食密切相關。透過藥膳的調理,可以調節免疫力,進一步預防疾病的發生,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黃帝內經》中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從中醫學的觀點來看,冬令進補要依照個人體質類型的不同,在藥膳上做適當的調整。
一般健康的人,建議可以服有行氣活血雞當膳食。
體質較燥熱,常常眼睛乾澀、口乾舌燥的人,可以服用參懷枸棗雞。
體質較虛寒,倦怠、怕冷、四肢冰冷、易出冷汗的人,可以服用活力羊肉湯。
一、行氣活血雞
材料:全當歸二錢、白芍藥二錢、川芎一錢、黨參三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二錢、陳皮一錢、母雞半隻、米酒適量
作法 :
1.母雞切塊去頭、脖、腳、屁股後洗淨,汆燙去血水;藥材快速沖洗備用。
2.將汆燙過的雞肉塊、藥材和酒適量放進燉鍋中,加水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1~2小時至肉爛即可食用。
二、參懷枸棗雞
材料:黨參五錢、山藥二錢、枸杞二錢、紅棗十枚、炙甘草二錢、大雞腿兩隻
作法 :
1.大雞腿切塊後洗淨,汆燙去血水;紅棗剖開去籽,連同其他藥材快速沖洗備用。
2.將汆燙過的雞腿肉塊、藥材放進燉鍋中,加水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1~2小時至肉爛即可食用。
三、活力羊肉湯
材料:黃耆三錢、當歸一錢、桂枝二錢、茯苓三錢、紅棗十枚、帶骨羊肉一斤
作法 :
1.帶骨羊肉塊後洗淨,汆燙去血水;紅棗剖開去籽,連同其他藥材快速沖洗備用。
2.將汆燙過的帶骨羊肉塊、藥材放進燉鍋中,加水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1~2小時至肉爛即可食用。
四、暖身元氣茶
材料:黃耆五錢、黨參二錢、麥門冬三錢、五味子半錢、薑二片
作法:以500㏄熱開水沖泡10分鐘後,即可飲用。
食補的禁忌要特別注意:
如果出現感冒、喉嚨痛、發燒、皮膚病症狀的人不宜進補。
進補時不宜同時大量食用白菜、蘿蔔、瓜類、柑橘等生冷的食品。
針對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病的患者,儘量將可見的脂肪、皮去除,藥膳湯上的浮油應撈掉,勿使用太鹹的沾醬。
糖尿病患者,除遵守治療飲食原則外,宜減量吃半人份,且將藥膳熱量計算至整日熱量中。
痛風患者,則不宜大量喝藥膳湯汁。
為避免飲食不均衡,不建議將立冬養生藥膳當成一餐,應加入1~2份的青菜、一份水果及1碗熟麵線,這樣才能『健康養生雙享』!
補冬不能一味亂補,否則適得其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進補也是一門學問,應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個人體質與狀況,選擇不同藥材進補,這樣的補才能恰到好處,補出好元氣、好心情、好氣色,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的生機蓬勃打下好基礎。
參考資料: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注:圖片非當事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