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已經一個月了,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氣候逐漸回暖的同時,您是否有注意到,鼻子、皮膚等部位開始作怪?流鼻水、打噴嚏、鼻塞、皮膚癢、皮膚乾裂等等,這些症狀在診間層出不窮,其原因就在溫度快速的變化。雖然節氣已經由立春,經過穀雨,進入驚蟄了,卻仍然有鋒面跟冷氣團要過境,在溫度變化急遽的狀況之下,與外界空氣直接接觸的部分,如鼻黏膜、皮膚等等,受到過度的刺激,就因此失去平衡了。

 

我常常跟患者說,如果天氣一直很冷,或一直很熱,這種如常的氣候還好保養身體,最麻煩的就是忽冷忽熱的春秋兩季,變化多端,一下颳風一下落雨,風寒溼三氣交作,都不知該怎麼穿衣好,我們也不妨來看看,最強調養生的古中醫是怎麼說的。

 

中醫古書《黃帝內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也是一本強調生理、病理、養生的鉅著,裡面的第一章《上古天真論》教導人民如何向天地與真人學習,以便盡終天年,順順利利過完一生,第二章《四氣調神大論》就馬上告訴人民,該如何順應四時,隨著節氣作養生。這一章就有提到,在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不同的屬性,而明確指出這四個季節該注意的事項,比如說春季: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經過了冬季三月的寒冷封閉,春季三月是天地萬物生長發芽的時候,我們人是天地萬物的一分子,也需要隨著自然界一起生發萌芽,因此《內經》會建議大家晚一點睡覺,早一點起床,來迎接這個初出的陽氣,起床之後,到庭院散散步,放寬衣帶,也放下頭髮,讓身體可以自然的放鬆,氣血可以自由地在體內循環,讓我們的心志可以慢慢茁壯。

為了因應春天生發的陽氣,盡量給予而不奪取,也避免殺生,這就是養生之道。顯而易見,這裡的養生與我們平時講的養生並不是同一件事,而是要好好保養這個逐漸生發茁壯的元氣,在隨後的夏天讓元氣更為強壯,以作進入寒冷秋冬的準備。

 

 

具體來說,中醫建議這時氣候逐漸溫暖,就該多出外踏青走走,做些適當舒展身心的運動,如慢跑、快走、太極拳等,以促進氣血的運行,也讓心情得以舒暢愉悅,稍稍流點汗,讓毛孔打開、氣血通暢就好,避免過度運動汗出太多而傷了元氣,《傷寒論》說:「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就是這個意思。當然初春時氣溫變化仍稍劇烈,建議多搭幾件薄上衣或外套方便穿脫,以因應氣溫的改變。此時也建議服用些溫性的食材,如胡桃仁、南瓜、栗子或奶蛋類製品等等,如果體質虛寒者也可考慮使用生薑或肉桂等來溫補陽氣並發散體內寒氣。

 

《黃帝內經》又說「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意思是此時自然界陽氣逐漸增多,因此也是調養體內陽氣的大好時機,請大家不要錯過囉。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46640

arrow
arrow

    吳建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