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了,中痧了!」大太陽底下曝曬時間太久了,突然眼冒金星、頭暈眼花,快要暈倒的感覺。中暑俗稱中痧,有的人誤以為要快快消暑,就應該馬上呷冰、喝冰飲、沖冷水澡等,這樣做對嗎?中醫師提醒,小心「欲速則不達」,恐讓原本就紊亂的體溫調節中樞更難調節。也有的人使用民間解方,例如飲用「藿香正氣水」等,中醫師則表示,有助於暑濕感冒引起的腸胃不和症狀,但並非緩解中暑首選。

 

小暑、大暑氣溫飆高 容易中暑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中痧是因為氣溫升高,體溫調節失常、排汗功能異常無法散熱所引起,古書說:「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夏至之後,溫度持續上升,在小暑、大暑這兩個氣溫最高的節氣,中暑最容易發生。

常見的中暑症狀包括:體溫過高、煩躁頭痛、噁心、心悸、全身無力、口乾舌燥,症狀惡化會伴隨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即突然昏迷。容易發生在體溫平時調節不良的患者,比如幼兒、老人,或體質虛弱者、脂肪過多難以散熱者,以及過於勞累、睡眠不足等體力下降者。

 

中暑避免快速冷卻 恐影響體溫調節中樞

一旦發生中暑的時候,代表體溫調節失常,此時應該緩慢降溫,避免快速冷卻,避免吃冰、喝冰飲料,或全身泡冷水等,以免讓本來就紊亂的體溫調節中樞更難調節,甚至全身性血管收縮、更不易散熱,最後導致心律不整。

如果中暑了,應當立即移至陰涼處,讓患者躺下,徐徐飲用室溫開水,也可考慮用濕毛巾擦身體,或是於後頸部,或兩肩處刮痧,以協助散熱,如果病況緊急,如意識不清、神昏亂說話,則需盡速呼叫救護車,以免危及生命。

中醫將傷於暑邪分為兩種,一般所說的中暑屬於陽暑,但若因傷於暑邪後,貪涼飲冷,或泡冷水,導致體內元氣受傷,腸胃機能失調,就成為陰暑,上文提到的錯誤緩解方法,也是陰暑的成因之一。此陰暑實際上已經沒有暑邪這種火氣,而是因暑熱導致的身體機能失調。

 


中暑當下,還是應以陰涼處躺下休息,並且飲水散熱,或刮痧、按壓風池、肩井等穴道為主。

 

藿香正氣水治中暑「神水」?中醫師這樣說…

中暑為急症,應以上述的應急方式為主,臨時找方藥來治療,恐怕緩不濟急。中醫師吳建東表示,中醫治療中暑大致以清暑益氣為主,例如:白虎加參湯、生脈飲、清暑益氣湯等,但病狀不同,治法迥異,也請先找中醫師診斷後再處方,以免病狀加重。坊間有「藿香正氣水」,在很多人眼中,是夏季必不可少的「神水」,其成分即是藿香正氣散,其主治是外感風寒,內傷濕滯,以及暑濕感冒引起的腸胃不和症狀,並不適合用來治療中暑。相反的,對於傷於暑邪的腸胃機能失調,藿香正氣散就相當適合,但要使用前還是先向中醫師詢問。

 

中暑當下飲水散熱、刮痧、按穴位

中暑當下,還是應以陰涼處躺下休息,並且飲水散熱,或刮痧、按壓風池、肩井等穴道為主,中暑後期的調養,則可考慮使用食療,比如說暑熱情況較嚴重的情況,建議食用「綠豆銀耳湯」,體質較虛的人,則可食用「山藥排骨湯」等。

 

【綠豆銀耳湯】

1.材料:綠豆、銀耳、蜂蜜或冰糖。

做法:

1.去皮綠豆一大把,先泡2小時左右,泡發的銀耳1朵,適量的水。

2.把泡好的綠豆和銀耳一同煮,大火開後轉小火,大約1小時即可,放涼。

3.喝綠豆銀耳水,可根據自己喜好,放蜂蜜或者冰糖。

 

【山藥排骨湯】

材料:排骨200公克、山藥100公克、茯苓15公克、薏仁30公克。

作法:

1.排骨洗淨汆燙去血水,撈起備用。

2.山藥去皮洗淨,切塊泡冷水備用。

3.將茯苓、薏仁洗淨,與處理好的排骨、山藥放入湯鍋中,加水淹過食材。

4.接著放入電鍋,以外鍋1.5水的時間燉煮至食材熟透後,依個人喜好加入適量鹽巴調味即可食用。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7年6月8日 09:00

文章連結->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8/5236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建東 的頭像
    吳建東

    漢醫吳建東的輕身延年之道

    吳建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