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課有人問到:「一樣都是實,為什麼胃家實就不好,脾家實就好呢?不是都說正氣很充足,或身體機能很好的意思嗎?」
我當下回應說,虛跟實是個相對的概念,因為陽明病本來就是實熱症,所以胃家實是用來講他的病理現象,所以胃越實越糟糕,相對虛寒症的太陰病來說,脾家實則是說他消化系統沒那麼虛,因此可自行排去腐穢。
後來想想還是有點心虛,因此回家把條文給翻出來看一下,把所有的X家實全部找出來,有關於胃家實的有下面兩條,都是出現在「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裡面: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179)
這邊是描寫陽明病的三種型態,包括有加上太陽病的,加上少陽病的,以及單純陽明病的。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180)
這就是所謂的陽明病題綱,或者說陽明病大多是屬於這種狀態。看起來在陽明病的方面,確實是以胃的問題,包括大小腸為主軸,胃家實指的是陽明病實的意思。
脾家實則僅出現在「辨太陰病脈證並治」裡面,如下面所述: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278)
這裡是在說太陰病的轉歸,七八日以後,雖然很煩燥,又每天下利十幾次,但是會自己停下來,因為脾家實,腸胃中腐壞的消化物會自己排除的緣故。這邊的脾家實就是因為正氣尚存的意思了。太陰病是以消化系統的能量缺乏為主,擔心他虛都來不及了,哪裡還怕他實呢。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
原來宋本的把那四個空格給省略掉,然後把旁註加入正文中了,雖然這條文本身也是註解,缺掉的那四個字有可能是甚麼呢?有人說是「小便不利」,但我覺得也有點怪怪的,就語氣來看的話,放入「若已發黃」四字似乎更順。
補充:
方才與鄭宏足學長討論,認為這邊的脾家實可看作是有邪氣,因此暴煩是邪氣盛的結果,下利日十餘行是排除脾中邪氣的過程,也就是腐穢當去,雖然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同樣一個實卻有天差地別兩種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