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278439724132627008974850_950

話說從前,路人甲在某處看到一個姑娘拿著藤條在追打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家,明明這老人家都走路緩慢、行動不便,那個姑娘還是像教訓小孩一樣,邊追邊打邊罵。這個路人看不下去了,身為年輕人怎麼可以這樣不敬老尊賢,於是上去勸架。

 

路人:『你怎麼可以這樣欺負一個老人,一點倫理都沒有。』

姑娘:『因為這小子不乖乖吃我們家的藥,年七十就滿頭皆白,關節僵硬了。]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姑娘是這個老人家的母親,年紀已上百,因為持續服用家裡的藥丸,故相貌仍年輕,但其兒子懶得服藥,年七十就老態龍鍾,疾病併出。路人因此好奇跟姑娘索取藥方,姑娘也很慷慨的釋出,流傳至今,歷經多次變革,就成為現在常用的還少丹。

 

當然,上述的僅是古人理想中的故事,是否真有其事尚未可知,但多少可以看到古人心中的思想及希望,我們從這個方的組成中,也能看到古人對於人體運作的想法。

 

這個方是從《楊氏家藏方》中出來的,裡面有一段文字,寫明了這個方的功效:

 

服五日便覺身輕,精神爽快,二十日語言響亮,手足輕健,一年白髮轉黑,行步如飛;久遠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看起來相當誇張,不是嗎?雖然如此,方中平補先天腎氣與後天脾胃的概念,現今仍是中醫生理的重點,因為人的成長與衰老,與先天腎氣的充足與否有關,年紀越大,腎氣越不足,於是五臟六腑的機能便逐漸衰退,髮白、齒枯、視茫、耳障,因此處理衰老問題,首先要先處理先天腎氣不足的問題,但是先天腎氣補充緩慢,後天脾胃的調養這時候就重要了,脾胃是生命養分的來源,養分的充足,才能給人體足夠的能量與物質,來建立更新器官組織,中醫的防老,大致上就是建立在這兩條先後天的路徑上。

 

關於詳細組成與方義,如同《醫方集解》裡面的描述:

 

還少丹 陰陽平補(楊氏)

 

治脾腎虛寒,血氣羸乏,不思飲食,發熱盜汗,遺精白濁,肌體瘦弱,牙齒浮痛等証(腎為先天之根本,脾為後天之根本,二本有傷,則見上項諸証,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則老可還少矣! )

 

熟地黃(二兩) 山藥 牛膝(酒浸) 枸杞(酒浸,兩半) 山茱肉 茯苓(乳拌) 杜仲( 薑汁炒斷絲) 遠志(去心) 五味子() 楮實(酒蒸) 小茴香() 巴戟天(酒浸) 肉蓯蓉(酒浸一兩) 石菖蒲(五錢) 加棗肉蜜丸,鹽湯或酒下。

 

一方茯苓換茯神,加川續斷,名打老兒丸(婦人年過百歲,打其老兒子不肯服此丸)

 

此手足少陰、足太陰藥也。兩腎中間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陽,人之曰用云為,皆此火也。此火衰微,則無以薰蒸脾胃,飲食減少,而精氣日衰矣。蓯蓉、巴戟能入腎經血分;茴香能入腎經氣分,同補命門相火之不足,火旺則土強而脾能健運矣。熟地、枸杞補水之藥,水足則有以濟火,而不亢不害矣。杜仲、牛膝補腰膝以助腎。茯苓、山藥滲濕以助脾。山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遠志、菖蒲通心氣以交腎(遺精白濁,由於心腎不交);大棗補氣益血,潤肺強脾。楮實助陽補虛,充肌壯骨。此水火平調,脾腎交補之劑也。

 

丹溪去楮實,更名滋陰大補丸(此陰陽平補之劑,而曰滋陰者,腎為陰臟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建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